分享缩略图

黑料爆料网热点事件:黑料爆料网热点事件每日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首页> 新闻中心>

2025黑料爆料网热点事件:黑料爆料网热点事件每日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为特色 聚焦多学科协同发展

2025-05-28 02:17:07

来源:新华网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字体:

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 日前,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周智华做客新华网2025高考情报局,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2025年本科招生与人才培养亮点。

Q1:请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理念。

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,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。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,2015年面向全国实施一本招生,是学士、硕士、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高校。

Q2:学校目前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?

学校学科专业覆盖工学、理学、文学、法学、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。工程学、化学、计算机科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%。

学校在深海深地深空、“师范+科技”、人工智能+等领域特色明显,特别是在深海领域方面,以“时代楷模”万步炎教授领衔的“海牛”团队研发了“海牛”系列深海钻机系统,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贡献。学校不断强化特色发展,重点打造优势学科群及优势特色专业:工程机械、空天海洋、人工智能、电气工程、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、数字产业、新能源、绿色矿业、前沿材料、师范教育等。

Q3:学校有哪些招生类别?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如何?

学校拥有普通类、国家专项计划、地方专项计划、艺术类专业、体育类专业、运动训练专业、足球运动专业、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、湖南省高中(中职)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等招生类别。

学校认可各省(区、市)教育行政主管部门、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投档的规定。学校不设置专业级差,专业对男女比例无特殊要求,对应届生和往届生一视同仁。

Q4:学校今年在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上有哪些变化?

2025年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计划预计10870个,进一步增加优势理工科专业的招生计划,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人工智能等专业。

2025年学校共有70个本科招生专业。新增人工智能专业,计划125个,面向全国招生。同时新增11个特色班招生专业,包括6个海牛实验班:智能制造工程(海牛实验班)、采矿工程(海牛实验班)、土木工程(海牛实验班)、工程力学(海牛实验班)、应用化学(海牛实验班)、材料科学与工程(海牛实验班);4个智能创新班:环境工程(智能创新班)、制药工程(智能创新班)、建筑学(智能创新班)、日语(智能创新班);1个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:经济学(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)。

Q5:请介绍一下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的基本情况。

学校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(国家国防特色学科)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全球ESI排名1%学科)、软件工程(一级博士点)等优势学科,以“人工智能+”为核心发展方向,聚焦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、复杂系统智能决策两大特色领域,以2024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为建设载体,秉持“厚基础,强应用”理念,通过深度对接经济社会与信息技术行业需求,构建“AI+X”跨学科课程体系,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。

学校2001年起在相关本科专业设置人工智能方向,2011年开展该领域的研究生培养,开设了多个智能类相关专业,积累了丰富办学经验,具备人工智能领域教育与研究实力,前期在政策、资源等方面筹备充分,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。

Q6:学校在学生转专业方面有哪些政策和要求?

学校注重加强专业认知教育,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、优势与发展前景,引导学生找到心仪专业。学生入校一学期后可提出申请转专业,遵循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“转出无门槛”以及“学生与专业双向选择、专业择优录取”的原则,给予学生第二次选择的机会。

Q7: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培养项目?

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注重创新与实践结合,近年来推出一系列特色举措和项目。一是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,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工科专业,与企业联合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,校企协同育人。二是学校依托“海牛”特色名片开设有未来技术实验班,由“时代楷模”、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万步炎担任班主任。实验班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选拔,打破学科壁垒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。三是适应产业需求,近几年新增了海洋机器人、智能制造工程、人工智能等专业,开设“人工智能+外国语言类”“大数据+管理类”等跨学科课程,推动学科交叉融合。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双创课程,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项目。

Q8:学校有哪些独具特色的科研项目,学生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其中?

学校拥有45个国家、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,20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。一是学校领衔研发的“海牛Ⅱ号”海底钻机系统,应用于可燃冰勘探等领域,学生可通过加入海洋实验室团队,参与“海牛Ⅱ号”深海钻探项目设备研发或数据分析。二是“湖科大一号”首颗卫星于2023年发射,用于应急灾害观测和地理环境研究,未来将构建完整的空天信息创新平台。学生可以加入卫星测控、遥感数据处理或智能载荷开发团队,参与卫星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项目。三是学校还有很多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与实验室项目,本科生通过导师推荐加入课题组,承担实验、编程或文献调研任务。四是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(SRIP),学生可自选课题或承接企业、导师课题,研究周期1-2年,优秀项目可推荐参加“挑战杯”等竞赛,或发表论文。五是校企合作与地方服务项目,通过学院选拔进入校企联合培养班,参与企业课题研究,在实习阶段深入企业研发部门,积累实践经验。学校通过以上特色项目,构建了“科研—教学—实践”一体化的培养体系。

Q9: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是怎么样的?是否为学生搭建了政校企合作的平台?

学校以需求为导向构建校企协同机制,一是通过政策推动、领导带动、上下联动、活动促动、平台拉动“五轮驱动”主动对接企业需求,建立校领导常态化访企拓岗制度;二是学校构建“专业-学业-就业”一体化培养体系,联合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与创业孵化基地;三是通过“订单式培养”“双导师制”等模式强化校企资源互通,形成“企业参与教学-学校输送人才-岗位反馈优化”的闭环机制。

学校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、知名企业合作,构建人才工作站、学校、企业为主体的“政-校-企”协同发展格局和就业育人新模式。

【责任编辑:卢小凡】
返回顶部
Sitemap